“十几年前,剧团的日子不太好过。观众越来越少,一年也就演个二十来场。老戏迷想听戏,要么票价贵,要么根本没演出……”回忆起设立“一元剧场”的初衷,陕西省渭南市秦腔剧团团长代九奎说,“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咋能离我们越来越远呢?跟主管部门反复沟通后,我们下了个决心——票价就定一块钱,每个周末剧场大门敞开。”
一元钱微不足道,却能让老百姓欣赏一台大戏,打出一个响当当的公益文化活动品牌。 2007年11月,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渭南市委宣传部和原市文化局正式推出“一元剧场”,由渭南市秦腔剧团组织实施,每周末举办传统剧目、小戏小品、折子戏专场演出,探索政府支持、企业联姻、院团服务、百姓受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说实话,当时我们心里也打鼓。一元钱,剧团能撑下去吗?”当时戏曲观众群体年龄偏大、消费意愿不强的现实情况,让代九奎不禁有些疑虑。但第一次活动现场,看到门口排队的人群,还有街边小贩、退休老人看演出时眼里流露出的热切,大家知道,这条路走对了,因为它通心。
十八年来,渭南市秦腔剧团“一元剧场”演出1000余场,受惠观众达3000万人次,并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一元剧场”不仅解决了群众看戏难、看戏贵的问题,还激活了演艺市场、激发了秦腔艺术工作者的热情,改变了演员无戏演、剧团没活力的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象征性收取一元费用,有助于引导基层群众形成‘文化产品有价值’的认知,有利于基层演出市场的培育。”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科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9月以前,“一元剧场”演出主要由渭南市秦腔剧团和临渭区剧团承担,覆盖面相对较小。2011年9月以后,市县国有文艺院团全部参与演出,同时鼓励演出水平高、节目质量好的院团到渭南中心城区和周边县(市、区)交流演出。
渭南市秦腔剧团在保持每周末演出的基础上,还推出了“一元剧场演出季”县(市、区)巡演活动。巡演以剧团近年来新创排的优秀剧目及部分非遗剧种经典剧目(含折子戏)为主,进一步提高了“一元剧场”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参与演出的院团还积极创排新剧目、恢复老剧目,以适应群众的观演需求,创排《桥弯弯·月圆圆》《隋文大帝》《关中往事》《下辈子还要你当妈妈》等10余部新剧目,恢复整理传统经典本戏50余部、折子戏近百个。
十八年寒来暑往,“一元剧场”的聚光灯在渭南没灭过。从最初的“周末一元剧场”到现在的“一元剧场演出季”县(市、区)巡演、线上线下同步直播,“一元剧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文化供给是用心铺就的一条条通往百姓心里的路。”代九奎说,“2024年我们演了121场,线上线下近30万人次观看。”
“我们将持续擦亮这一惠民品牌,不断深入推动‘一元剧场’进社区、学校、景区、农村、公园,让秦腔艺术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让更多人了解它、爱上它。”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元剧场”基层演出 渭南市秦腔剧团供图
景盛网-线上正规配资-网络配资门户-股票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