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来彬 报道
近日,航旅纵横APP正式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功能,成为国内首个聚合多家航空公司直销机票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其“无加价、无捆绑、全透明”的承诺直指行业痛点。然而,这一模式能否真正撼动传统机票销售格局?其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行业变革信号?
航旅纵横APP上的“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直销平台上线——
一场“去中间化”的自我革新
航旅纵横此次推出的直销平台,本质上是将航空公司官方直销渠道与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流量优势相结合。用户可在单一界面直接比价、购买多家航司机票,而机票价格、退改政策等核心信息均由航空公司自主发布,航旅纵横仅作为技术服务商存在,不收取任何代理费用。
“传统OTA(在线旅游平台)的盈利模式依赖机票代理费和附加服务收费,这导致消费者经常被强制搭售保险、接送机券等非必要服务。”有业内人士指出,航旅纵横的“零代理费”模式,相当于砍掉了“中间商赚差价”的空间,将定价权完全交还航司。
视觉中国/图
中国航信作为航旅纵横的母公司,其行业地位为这一模式提供了信用背书。有数据显示,作为民航局直属的信息服务企业,中国航信掌握着国内90%以上的机票分销系统数据,其技术中立性和数据安全性备受认可。
业内人士分析,航旅纵横的直销平台实质是“用航司的货,搭自己的车”,既帮助航司触达更多客源,又通过增值服务(如行程管理、航班动态)构建用户粘性,形成差异化竞争。
航旅纵横与另一家主流OTA平台的购票对比情况
记者实测购票——
48元差价背后的行业“潜规则”
为验证直销平台的实际效果,记者于7月23日分别通过航旅纵横与另一主流OTA平台,查询7月24日济南-西安的机票价格。结果在计费规则和最终所需支付金额上,呈现明显差异。
在航旅纵横APP,四川航空经济舱票价520元,含燃油附加费后总价为575元,无其他附加费用;同一时段,另一家OTA平台同航班票价显示为505元,但实际支付价达623元,其中包含70元燃油附加费及48元全能保障服务费。
某OTA平台的低价机票,仅限今日注册新会员购买
进一步调查发现,OTA平台的全能保障服务包含改签免手续费、航班取消补贴等权益,但该服务为默认勾选,且505元的“裸票”每日仅放出少量名额,需消费者“眼疾手快”去购买。此外,还有一些低价票购买条件受限,比如一张显示500元的机票(不含燃油税),仅限当日新注册的用户才有购买资格。
这种“低价引流、捆绑销售”的策略并非个例。一家前OTA平台产品经理李先生向记者透露:“行业平均捆绑销售率超过30%,部分平台甚至通过技术手段将裸票隐藏在搜索结果深处,迫使用户选择高价套餐。”
海报新闻记者 孙来彬 摄
行业阵痛——
从“价格战”到“服务战”的转型之困
航旅纵横的入局,将机票销售市场的深层矛盾暴露无遗。近年来,OTA平台通过五花八门的“补贴战”抢占市场,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李先生表示,他曾经入职的这家公司,其交通票务业务毛利率仅为两三个百分点,远低于酒店预订等高毛利业务。为维持盈利,平台不得不通过捆绑销售、大数据杀熟等手段创收。
“消费者并非反对增值服务,而是厌恶被欺骗。”李先生认为,航旅纵横的模式证明,只要信息足够透明,用户就愿意为纯粹的比价工具付费。据了解,航旅纵横目前引入航司数量37家,计划未来引入行李保险、贵宾厅等个性化服务,用户可按需选购,而非被动接受“套餐式”销售。
京东平台推出的“机票查询·无捆绑”
此外,京东近日杀入酒旅市场,也引起市场不小的关注。京东在机票预订页面明确标注“机票查询·无捆绑”,仅显示基础票价,避免捆绑保险等附加费用,此举意在提升价格透明度和用户体验,尝试解决行业痛点。
航旅纵横、京东等平台的做法有差异,但均被业内视为打破机票销售市场长期存在的“价格迷雾”、规范行业生态的重要尝试。过去,航司、OTA、消费者形成“弱-强-弱”的三角关系;如今,航旅纵横通过技术赋能航司,试图将价值链从“销售佣金”转向“服务增值”。
“最终决定模式成败的,是用户是否愿意为‘纯净’的购票体验买单。”互联网分析师任女士认为,“如果航旅纵横能通过广告收入、增值服务实现盈利,而无需依赖捆绑销售,这将倒逼整个行业转向服务竞争。”
景盛网-线上正规配资-网络配资门户-股票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