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阅界
图片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鉴赏:此词作于1925年秋,毛泽东重游长沙橘子洲时,借秋景抒发革命豪情。上阕以“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景象暗喻社会变革的必然性;下阕回忆青年时期的革命激情,以“中流击水”展现斗争精神。全词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结合,充满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的磅礴气势。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鉴赏:创作于1936年冬,红军长征胜利后。上阕描绘北国雪景的壮丽,以“山舞银蛇”等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以动态美;下阕评点历史人物,借古喻今,突出“今朝”革命者的历史使命。全词气势恢宏,展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自信与抱负。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鉴赏:此诗以高度凝练的笔触概括长征历程,通过“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等地理意象,展现红军蔑视艰险的乐观精神。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将胜利的喜悦与自然奇景结合,革命豪情跃然纸上。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鉴赏:写于1929年重阳节,毛泽东身处政治逆境时。词中“战地黄花”一反传统悲秋基调,赋予菊花以革命者的坚韧品格;“寥廓江天”则象征革命前景的壮阔。全词将个人感怀升华为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展现乐观主义精神。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鉴赏:创作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上阕以“龟蛇锁大江”暗喻时局压抑;下阕借黄鹤楼典故抒发忧国之情,“心潮逐浪高”则隐含着对革命高潮的期待。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鉴赏:此词为毛泽东1921年与杨开慧新婚别离后所作,以“江海翻波浪”喻离愁之深。全词婉约缠绵,展现伟人少见的儿女情长,是毛泽东早期词风的重要代表。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鉴赏:写于1935年红军攻克娄山关后。词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以壮丽意象隐喻革命征程的艰难与悲壮,展现了毛泽东在逆境中的沉郁与坚韧。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鉴赏:1965年毛泽东重访井冈山时所作,通过“旧貌变新颜”对比革命前后的变化,结尾“世上无难事”以哲理性语言总结革命精神,激励后人。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鉴赏:1935年红军翻越六盘山后所作,以“红旗漫卷西风”展现革命气势,末句“缚住苍龙”隐喻推翻反动统治的决心。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鉴赏:悼念杨开慧、柳直荀烈士之作,以神话意象“吴刚捧酒”“嫦娥舞袖”赞美烈士精神,结尾“泪飞倾盆”将悲恸与胜利的复杂情感推向高潮。
《清平乐·会昌》
创作时间: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鉴赏:写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际,毛泽东以“踏遍青山人未老”展现革命者的坚韧与乐观。“风景这边独好”暗指革命根据地的蓬勃生命力,末句“郁郁葱葱”以自然景象隐喻革命前景的广阔。
《十六字令三首》
创作时间:1934-1935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鉴赏:长征途中所作,三首小令以“山”为意象,分别表现行军之险、革命气势之磅礴及红军砥柱中流的坚定。比喻奇崛,如“倒海翻江”喻革命洪流,“刺破青天”象征突破压迫。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创作时间:1935年10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鉴赏:红军长征胜利后,彭德怀指挥吴起镇战斗大捷,毛泽东即兴赋诗。语言铿锵短促,“横刀立马”刻画彭德怀英勇形象。彭德怀谦逊修改末句为“唯我英勇红军”,体现集体主义精神。
《念奴娇·昆仑》
创作时间: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鉴赏:以昆仑山象征旧世界压迫,提出“裁山”的浪漫构想,表达消灭阶级压迫、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环球同此凉热”彰显国际主义情怀。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创作时间: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鉴赏:渡江战役胜利后所作,“追穷寇”批判项羽教训,强调彻底革命。末句以哲学高度总结历史规律,展现改天换地的豪情。
《水调歌头·游泳》
创作时间: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鉴赏:描绘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与三峡远景,将游泳豪情与国家建设结合。“截断巫山云雨”展现征服自然的魄力,神话意象“神女”烘托时代巨变。
《七律二首·送瘟神》
创作时间:1958年7月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鉴赏:庆祝血吸虫病防治成功,对比旧社会的苦难与新中国的生机。“纸船明烛”化用民俗,象征送走瘟神,展现群众运动的伟力。
《七律·到韶山》
创作时间:1959年6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鉴赏:重返故乡韶山,回忆农民运动与革命牺牲。“敢教日月换新天”以夸张笔法讴歌改天换地的壮举,尾联描绘新农村景象,充满自豪。
图片
《卜算子·咏梅》
创作时间: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鉴赏:反陆游咏梅词的孤寂,赋予梅花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俏”字凸显逆境中的昂扬,末句“丛中笑”象征功成不居的集体主义品格。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创作时间:1961年2月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鉴赏:赞美女民兵的尚武精神,“不爱红装”颠覆传统女性形象,体现妇女解放与全民皆兵思想,语言明快有力。
《菩萨蛮·大柏地》
创作时间: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鉴赏:回忆大柏地战斗胜利,以彩虹“彩练”喻革命洗礼后的新生。弹痕与美景对比,彰显斗争赋予山河新意义。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创作时间:1930年2月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鉴赏:描写雪中行军场景,“风卷红旗”动态感强烈,“十万工农”展现群众革命气势,简练中见豪迈。
图片
《西江月·井冈山》
创作时间: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鉴赏:记录黄洋界保卫战,“岿然不动”体现红军坚定,“众志成城”揭示胜利根源,虚实结合,战地纪实与哲理交融。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创作时间: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鉴赏:庆祝活捉敌将张辉瓒,“天兵怒气”拟人化渲染革命气势,末句以共工触不周山神话喻群众力量颠覆旧秩序。
《清平乐·蒋桂战争》
创作时间:1929年秋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鉴赏:写于蒋桂军阀混战时期,上阕揭露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一枕黄粱”讽刺其虚妄;下阕描绘红军在闽西建立根据地的火热场景,“分田分地”直指土地革命核心,语言明快如战地速写。
《如梦令·元旦》
创作时间:1930年1月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鉴赏:记录红四军战略转移行军路线,以地名连缀强化行军紧迫感,“红旗如画”收尾,将艰苦跋涉升华为革命浪漫主义画卷。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创作时间:1931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鉴赏:描绘反“围剿”胜利,“白云欲立”拟人化渲染战前压抑,“飞将军”喻红军神兵天降。末句嘲讽敌军“步步为营”战术破产,豪情与讥讽并存。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创作时间:1936年12月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鉴赏:欢迎丁玲投奔延安时作,“纤笔”比“毛瑟精兵”肯定文艺战士的力量,“文小姐”到“武将军”的转变,体现知识分子与革命实践的结合。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创作时间:1943年3月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鉴赏:悼念抗日名将戴安澜,以“采薇”典故赞其气节,详述东瓜、棠吉战役凸显其军事才能,末句“壮志无违”升华英雄精神永存。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创作时间:1949年4月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鉴赏:劝慰柳亚子莫怀退隐之心,“放眼量”既含个人劝导,亦喻新中国建设需宽广胸襟。以“昆明池”与“富春江”对比,婉转表达对其参政的期待。
《浪淘沙·北戴河》
创作时间: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鉴赏:借曹操《观沧海》典故抒怀,“换了人间”四字力透纸背,将历史沧桑感与新中国气象并置,展现超越古人的时代自信。
《念奴娇·井冈山》
创作时间:1965年5月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鉴赏:与《重上井冈山》同期创作,以“楼台亭阁”具象化建设成就,“万怪烟消”喻旧势力瓦解,将个人革命记忆与时代巨变交织,历史纵深感强烈。
《七律·洪都》
创作时间:1965年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鉴赏:借东晋祖逖“击楫中流”典故,抒发老骥伏枥之志。“后浪推前浪”既含新陈代谢的哲理,亦暗含对青年一代的期待,语言沉郁而昂扬。
《贺新郎·读史》
创作时间:1964年春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鉴赏:以唯物史观重构中国历史,颠覆“帝王将相”叙事,讴歌盗跖、陈胜等反抗者。“东方白”双关黎明与新社会,展现哲学家的历史洞察与革命家的阶级立场。
《七律·有所思》
创作时间:1966年6月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鉴赏:特殊历史时期的复杂心绪写照,“青松怒发”与“败叶纷驰”暗喻斗争与淘汰,“潇潇雨”化用岳飞词,将个人沉思与时代风暴并置。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创作时间:1961年11月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鉴赏:借《西游记》意象评国际共运分歧,“白骨精”喻修正主义,“金猴”象征斗争精神,将神话叙事政治化,展现意识形态论战的锋芒。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创作时间:1950年10月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鉴赏:写于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典期间,上阕以“长夜难明”隐喻旧中国的苦难,下阕以“雄鸡一唱”象征新中国的诞生。“万方乐奏”展现民族团结盛景,末句呼应柳亚子诗作,体现文化界对新政权的热情支持。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创作时间:1918年春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名世子令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鉴赏:为赴日留学的罗章龙(纵宇一郎)所作,借衡岳山水抒青年壮志。“鲲鹏击浪”象征远大抱负,“要将宇宙看稊米”展现胸怀宇宙的哲学气度,是毛泽东早期诗风的代表,融合古典意象与革新精神。
《西江月·秋收起义》
创作时间:1927年9月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鉴赏:记录秋收起义的军事行动,语言简练如战报。“镰刀斧头”明确革命性质,“霹雳暴动”以自然意象喻革命爆发力,展现武装斗争的紧迫性与正义性。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创作时间:1963年1月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鉴赏:回应郭沫若《满江红》,以“苍蝇”“蚂蚁”讽刺国际反华势力。“飞鸣镝”喻反击决心,末句“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彰显斗争意志,语言辛辣,政治隐喻鲜明。
《七律·登庐山》
创作时间:1959年7月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鉴赏:写于庐山会议期间,“冷眼向洋”展现对国际局势的冷静观察,“热风吹雨”暗含国内建设热情。尾联借陶渊明典故,探讨理想社会与现实政治的辩证关系,哲理性深刻。
《念奴娇·鸟儿问答》
创作时间:1965年秋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鉴赏:以寓言形式评论国际共运分歧,“鲲鹏”象征坚持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蓬间雀”讽刺畏惧斗争的修正主义者。全词充满讽刺与豪情,展现毛泽东晚年的意识形态立场。
《五古·挽易昌陶》
创作时间:1915年5月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鉴赏:悼念早逝的同窗易昌陶,展现青年毛泽东对生死、国运的思考。“东海岛夷”指日本侵略威胁,将个人哀思与国家忧患结合,体现早期诗作中的家国情怀。
《四言诗·祭母文》
创作时间:1919年10月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养育深恩,春辉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鉴赏:悼念母亲文七妹的长篇韵文,批判封建伦理对女性的束缚。“恨偏所在”直指社会不公,将个人悲痛升华为对旧制度的控诉,情感真挚,思想性突出。
《杂言诗·八连颂》
创作时间:1963年8月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
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
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鉴赏:赞颂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拒腐防变的事迹,语言通俗如民谣。“军民团结”一句成为经典政治口号,体现毛泽东对军队思想建设的重视。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创作时间:1973年8月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鉴赏:借评秦始皇回应郭沫若《十批判书》,主张肯定法家变革。“孔学秕糠”颠覆传统儒家评价,反映晚年毛泽东对历史与文化的激进重构,政治隐喻强烈。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景盛网-线上正规配资-网络配资门户-股票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